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公共法律惠民生 -> 建党99周年
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 用担当作为践行使命
2020-07-22 10:11:25   
2020-07-22 10:11:25    来源:华兴时报

  又是一个与孤灯为伴的夜晚,他在撰写教育改造工作材料;

  又是一个没有休息的周末,陪伴他的依然是值班、加班;

  ………

  作为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老党员,这是他工作的常态。当有人对这种工作状态不解时,他总会用“教育改造无假日”这一句话回答了所有。

  他用自己特有的信心、爱心和细心,尽忠职守,主动作为,任劳任怨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。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,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,2019年被评为全国“七五”普法中期先进个人。他就是银川监狱教育与劳动改造科科长王西宁。

  创新教育改造的开路先锋

  1982年,19岁的王西宁走上工作岗位,先后在监狱团总支、政治处、党办、七监区文艺队、四监区工作,如今57岁的他已经在银川监狱工作岗位上度过了30多个春秋。

  银川监狱是全区唯一一所关押重刑服刑人员的高度戒备监狱,要把这些服刑人员改造成回归社会的守法公民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为此,王西宁认真思考部署,不断发展新思路、创新新手段、打造新亮点、厚植新优势,大刀阔斧开展工作。在他的带领下,科室一班人自觉加班加点毫无怨言,众志成城,在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情况下,不断提高政治站位,拓宽监狱教育工作的社会视野,早规划、早动手,采取软件先行、硬件紧跟的原则,先行先试,于2018年2月成立4个中心建设筹备组。

  2018年3月15日,银川监狱以宁夏培德学校为统领,建立了以校务处、教务处、警察教师中心、改造评估中心、入监指导中心、服刑指导中心、回归指导中心、文化传媒中心、监狱陈列馆及教育成果展馆等“两处、六中心、两馆”的大教育工作体系。

  尤其在服刑人员服刑指导工作中,他大胆创新,将服刑指导中心定位于入监教育中心开展的入监服刑指导之后、回归指导中心出监教育之前开展的服刑中期的指导,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,制定服刑人员服刑指导工作实施方案、工作制度及流程,统一编写《银川监狱罪犯服刑指导手册》和《“我的明天”——服刑人员服刑手册》,将服刑人员服刑指导分为新入监、服刑改造、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的服刑指导。

  甘当文化润物的春风细雨

  “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就像阳光总会穿透迷雾,它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,也源于人们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。服刑人员也同样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。”这是王西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积极和同事们通过大力创新文化载体,注重文化活动的普及和群体参与,为服刑人员营造宽松和谐、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,用监区文化固本强基,以实现服刑人员破茧塑心、认罪悔罪、陶冶心性、回归社会的熏陶目的。

  他积极推行“忠、孝、勤、俭、和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温、良、恭、谦、让、儒、道、理、法、善、诚”等监区文化品牌建设,努力营造“12345”文化氛围,使整个狱园成为积极向上、富含文化气息的改造场所。

  2018年3月,他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,积极与自治区体育局联系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易筋经等传统健身文化引入狱内。服刑人员通过习练强身健体,领悟和弘扬传统文化。监狱每季度组织一个主题活动,各监区目前已成立腰鼓、单人舞龙、葫芦丝、百人扇等特色文化集体项目,丰富服刑人员的业余生活,使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、引导,起到弘扬正气的教育作用。

  在王西宁看来,做好监区文化建设工作,对提升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。

  如今,走进监区,文化墙上丰富的名言警句有效调剂了服刑人员的生活,陶冶了他们的情操,潜移默化地帮助服刑人员重新树立改造信心,激发他们追求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  勇担拯救灵魂的摆渡船手

  一直以来,银川监狱存在个别服刑人员教育转化工作困难的问题,为此,2016年,银川监狱召开个别教育工作室首次会议,以5名警察名字命名的“个别教育工作室”应运而生,“王西宁个别教育工作室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  王西宁多年如一日,从没放弃过一名服刑人员,“王西宁个别教育工作室”里的转化故事不胜枚举。

  服刑人员买某,犯故意杀人罪,原判死缓,2010年入监,余刑无期徒刑,现在高戒备监区改造。买某思想极不稳定,长期流露出轻生念头,监区警察尝试思想教育却屡屡失败,为此监狱还邀请心理专家多次对买某进行心理疏导,但无明显效果,专家认定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,防自杀。

  在成立个别教育工作室后,王西宁就尝试着将买某作为教育矫治对象,通过摸、谈、帮、省、稳、评六个步骤,对买某展开攻坚转化。在不断反复的耐心交谈后,买某慢慢放下了戒备,逐渐对王西宁工作室建立了信任。工作室工作人员对其始终保持耐心,在生活上提供帮助,安排律师对其进行法律咨询,安排心理医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。

  通过长期接触交流工作室得知,原来买某是因为想念家人而自责与悔恨,盼望有亲人来看望自己,尤其是每当同犯会见归来时。于是工作室工作人员做了认真细致的帮教准备,在与家属进行沟通后,双方就帮教达成一致意见。与多年失联的亲人会面后,原本绝望的买某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,家属劝说其放下不必要的顾虑,好好改造,争取早日减为有期徒刑,早日回到亲人身边。买某也当场表态:重新找回自我,努力改造,不辜负亲人的期盼。经过半年的教育转化,买某消极抗改的坚冰融化了。

  如今,“王西宁工作室”个别教育工作的成效越来越显著。

  誓将旧人变新人的狱园老警

  有人说他傻,总是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办公家的事,用自己的工资还人情,他只是一笑了之。

  王西宁不辞辛苦、不怕麻烦,一次又一次与政府相关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、行业协会、爱心志愿者、服刑人员亲属积极联系互动,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帮教体系,形成政府关心促感恩、社会帮教促感怀、亲情温暖促感化、心理关注促感动的“三位一体”社会帮扶帮教工作格局。

  2015年以来,王西宁多方联系,得到银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,将银川监狱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政府就业培训计划,每年给予监狱200名左右培训帮扶名额,不仅全额承担每名服刑人员的培训和考试费用,还选配了经验丰富、技术力量雄厚的培训学校的师资。

  多年来,监狱先后开设电工、电焊、中式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12期,培训临释人员600名。开展法律援助、心理咨询、结对帮扶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帮教活动16次。以心灵亲情感化为切入点,利用春节、中秋节等时间节点,组织开展“监狱开放日”亲情帮教活动,邀请家属走进监狱对服刑人员开展“零距离”亲情帮教,与服刑人员亲属签订《亲情帮教协议书》734份。同时,坚持“大走访”活动的长效机制,每年开展两次。

  “我是一名监狱警察,我骄傲,在努力将这份富有挑战性的监狱工作做好的同时,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,面对危险复杂的监管情况,处理各种难以预测的问题隐患,所以更需要用责任心、事业心一步一步地坚持。”王西宁用职责和坚守谱写出一首如歌的警察岁月。对他而言,生活可以不完美,追梦可以不如意,但是,选择了这一身藏蓝,苦,也心甘;难,也愿意。(记者 张红霞)

【编辑】:杨春晖
【责任编辑】:杜爱虹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